黎玉娟

2016-17 社会工作高级文凭( 兼读制) 毕业生

课程中不但能够获得相关的知识,而且能提高我的质素与能力。我更明白到除了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、技能外,我需要不断探究社会发展的动向。面对服务使用者不单只表面观察事件,更要从多角度观察其环境所影响,令我多留意身边各系统所有资源,好使我能达到所订的目标。


孙嘉莉

社会工作高级文凭毕业生
现正修读社会科学(荣誉)学士三年级

反思社工教育经验

在我反思我在过去的社工教育经验时,我不得不提一提我特别的身份-新移民。我来了香港有7,8 年了,但是我的口音问题令我十分介意。不少刚刚认识我的人总会问我一句:“你来香港多久了啊?”这句话似乎明显区分了我和香港人的身份,令我在这个环境中有些格格不入。而随后爆发的双非孕妇,抢奶粉事件和占中使我越来越纠结一个问题:“我是谁,香港人,还是中国的香港人。”我开始变得敏感,生怕周围的人“揭穿”我非香港人的身份。 在这两年的学习中,我有四个词语印象十分深刻。第一个是身份认同(role identity),由于环境和文化背景的改变,我在身份认同上产生疑问,特别是在两者身份有冲突时,这种矛盾的感觉更令我无所适从。第二个词语是他者(others),7 年的申请期限似乎是一个很好区分新移民的方法,而这也同样象征着一个评论资格。7 年时间里,新移民要“努力”洗去自己大陆的背景成为香港人,而7 年之后新移民才可以很坦然的称呼内地人为“大陆人”,来评论他们的过失。而最后两个词语是同化(Assimilation)和融合(Integration)。在读社工课程以前,我会困惑自己的身份,而无意间在慢慢适应主流文化,去附和其他人批评大陆,而下意识的摒弃了以前的背景。而在两年各个的浸淫中,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看待我自己和处理自己的身份,做到真正的融合。我的身份背景不是我能决定,也不能轻易抹杀。它塑造了我的思想和视野,而当我接受一个新的文化时,以前的经历决定了我现在面对的态度,我要学好如何保留自己文化之余, 又能融合新的文化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