踏入社會工作數年之後, 發覺知識的重要性。以往讀書的理論, 說起來很容易, 但當面對實務工作時, 箇中的千絲萬縷真是非一個又一個的理論可以解釋的。與服務使用者的接觸越多, 越看到自己的渺少。很多對人的理解, 心理上的想法, 選擇面對問題的手法都是一個重要的決策, 而這個決策總有著背後的意義。有時, 服務使用者都不理解他們背後的想法, 產生很多迷惘和不安。我很想繼續讀書, 學習更多的知識, 發掘對人的了解, 與他們繼續向前走, 共同成長, 達致助人自助之路。(Bell)

在這裡認識到不少有心人, 大家有著共同的夢想, 各為了夢想而努力。就讀學位, 為了不是升職加薪, 而是為了彌補工作上的不足及自我增值, 為將來夢想的工作而努力。事隔一年, 我在入學面試時曾告知考官, 一直以來的夢想為入職家庭服務中心。一直從事長者服務, 中心所服務之區域為貧窮地區, 個案複雜程度橫跨多項服務, 包括涉及虐老等家庭問題。然而, 因資源所限, 多間機構未能受理, 我們負責之個案在其他長者服務機構下順利解決。此情況下, 更令我燃起再進修之決心, 毅然報讀社會工作榮譽學士課程, 藉以增進知識與技巧, 為未來而努力。在明愛讀書期間, 認識了不少有心學習的同學, 一起為自己的前程而努力。現時學院正值發展階段, 學校的名聲仍需我們努力地建立, 但願學校終有一天, 成為香港第一間天主教大學, 繼續培育社工人才, 頁獻社福界。(Ming)

轉眼間在明愛讀了已經一年, 感覺又愛又恨。愛的是認識到一班同路人, 互相支持和鼓勵, 而令我真正感受大家庭的感覺。恨的是覺得時間過得太快, 很想珍惜與這科的老師和同學相處的感覺, 能夠再成為學生的感覺, 真奇妙。而為何我會再次選擇讀這科呢? 我也經常跟自己說:「全職工作和兼讀夜校的生活一定很辛苦!」但我卻沒忘記自己一開始踏上這條路的原因, 希望用自己的經歷來幫助, 協助, 分享給更多青少年, 與一眾同路人向目標前進。 (進仔)

來到明愛讀書, 首先覺得師資很不錯, 大部份老師很有心, 如外界般說在外誠聘不少有才幹的老師, 而且他們常鼓勵學生, 給予學生動力。應屆兼讀課程的同學們, 讓我十分感動, 同學們的思想清晰有理據, 學習態度良好, 做小組項目功課時各盡本份, 每每在晚上, 假日都發奮學業, 即使許多工作十分忙碌, 也盡力出席每一次課堂。學校環境寬闊, 足夠讓不同科目的學生使用, 亦有公眾空間及學生休息室等。(Shirley)

作為一個半工讀的學生,要平衡生活、工作、讀書真的一點也不容易。工作數年後再次踏入明愛,相遇到很多熟悉親切的面孔,他們是朋友、同學、亦成了今天的戰友。在上課的時候,亦體會到明愛老師的用心教學和準備,每每在學習過程中,讓自己重新審視社工價值、社工角色甚至自身的定位,似乎做人的工作,是沒法子不持續學習,然而同學們也是來自不同機構、不同工作領域的專業,這讓自己明白到社工的知識領域本就很廣闊,愈學習就會愈發現自己只不過懂得的少許冰山的一角,不自覺也會謙卑起來。希望各戰友們在這三年的學習路上,互相給力,在忙碌的香港生活裡仍然可以愉快學習,吃力但有所得著。(伍嘉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