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關上
課程

社會工作高級文憑 (全日制 / 兼讀制)

學生分享

黎玉娟

2016-17 社會工作高級文憑( 兼讀制) 畢業生

課程中不但能夠獲得相關的知識,而且能提高我的質素與能力。我更明白到除了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、技能外,我需要不斷探究社會發展的動向。面對服務使用者不單只表面觀察事件,更要從多角度觀察其環境所影響,令我多留意身邊各系統所有資源,好使我能達到所訂的目標。


孫嘉莉

社會工作高級文憑畢業生
現正修讀社會科學(榮譽)學士三年級

反思社工教育經驗

在我反思我在過去的社工教育經驗時,我不得不提一提我特別的身份-新移民。我來了香港有7,8 年了,但是我的口音問題令我十分介意。不少剛剛認識我的人總會問我一句:“你來香港多久了啊?”這句話似乎明顯區分了我和香港人的身份,令我在這個環境中有些格格不入。而隨後爆發的雙非孕婦,搶奶粉事件和佔中使我越來越糾結一個問題:“我是誰,香港人,還是中國的香港人。”我開始變得敏感,生怕周圍的人“揭穿”我非香港人的身份。 在這兩年的學習中,我有四個詞語印象十分深刻。第一個是身份認同(role identity),由於環境和文化背景的改變,我在身份認同上產生疑問,特別是在兩者身份有衝突時,這種矛盾的感覺更令我無所適從。第二個詞語是他者(others),7 年的申請期限似乎是一個很好區分新移民的方法,而這也同樣象征著一個評論資格。7 年時間里,新移民要“努力”洗去自己大陸的背景成為香港人,而7 年之後新移民才可以很坦然的稱呼內地人為“大陸人”,來評論他們的過失。而最後兩個詞語是同化(Assimilation)和融合(Integration)。在讀社工課程以前,我會困惑自己的身份,而無意間在慢慢適應主流文化,去附和其他人批評大陸,而下意識的摒棄了以前的背景。而在兩年各個的浸淫中,我開始學會如何去看待我自己和處理自己的身份,做到真正的融合。我的身份背景不是我能決定,也不能輕易抹殺。它塑造了我的思想和視野,而當我接受一個新的文化時,以前的經歷決定了我現在面對的態度,我要學好如何保留自己文化之餘, 又能融合新的文化中。